马路边走出的全国冠军-毕彬彬和她父亲的故事

2007-03-02 14:47:00 阅读:6852

马路边走出的全国冠军--毕彬彬和她父亲的故事
  成功类型:小学生,全国少年象棋赛冠军。家庭背景:城镇贫困家庭。父亲是清洁工。家教特点:发现孩子特长•严格培养训练•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1997年7月,风景如画的四川省成都市,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正在举行。
  比赛馆里一片寂静,只听得见棋子啪啪作响。偌大的场地中只有一张桌子,这里在进行最后的决赛。
  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坐在桌子的一头,小小脸庞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举手投足显得非常沉着。
  这就是毕彬彬,湖北蒲圻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说她是“黑马”一点都不过分,无论是大会资料,还是业内人士猜测,都没有把她圈入夺冠的名单,而她不显山不露水地连闯数关,稳稳当当地坐到了这里,而且此时她还掌握着比赛的主动权,招招致命,令对手陷入长考之中。
  最终对手站了起来,投子认输。人们一时忙乱起来,谁也没有想到,冠军最后竟落入这个不起眼的女孩子的囊中。
  学了几年棋?老师是谁?面对围拢过来记者的提问,眼含泪水的毕彬彬骄傲地说:“是爸爸教我的,我爸爸是清洁工。”
  毕声明同样眼含泪水,没有人能体会到他此时的心情。他不在乎几天来住的简陋的旅馆,也不在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他吃惯了苦。比赛指定宾馆的每人600多元的食宿费,对他来讲过于奢侈了,他是决不会花上这笔钱的。他渴望和需要的是女儿的胜利。
在父亲严厉训导下学会了走棋
  谁也不知道毕彬彬学棋是让父亲摆棋摊“逼”出来的。
  毕声明自小失去双亲,是吃着邻居百家饭长大的。后来他报名参军,从部队回来后就到了一家茶场。
  在这里他遇见了王润生,他们互有好感,在大家撮合下结成了夫妻。两个女儿——毕彬彬和毕敏敏相继出世,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但随着茶场效益的下降,工资常发不出来。
  毕声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决定走出去自谋出路。于是他怀揣着借来的30元钱带领一家人奔市里而去。
  事情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城里的工作并不好找,几次碰壁后,毕声明找来几块木板做了张棋桌,在街上一摆,靠棋摊的微薄收入维持日常生计。
  这样的生活状况,彬彬姐妹俩自然不可能像别的小孩子那样去上幼儿园,她们就跟着爸爸妈妈在街头摆棋摊。看着大人们沉浸在小小棋盘中,彬彬有些不解。她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不认字,就问妈妈,时间久了,32颗棋子她都认识了。
  大人在棋盘上搏杀时的种种神态刺激了她的好胜心。(“好奇”、“好胜”是彬彬学棋的基本动力,没有这两条,父母再“逼”也不能成功。)她也要像大人一样,要在楚河汉界中纵横厮杀。她缠着爸爸教她下棋的口诀,毕声明无意间随口告诉了她。不想几天后,彬彬拉住爸爸的手说,我会下棋了。毕声明拿起2路马,问:“怎么走?”彬彬应声答道:“马走日字,马2进3。”毕声明认真地看了看女儿,他发现了她在棋上的悟性,他觉得是该好好教教她。于是,他开始有计划地指点彬彬。
  街上人来人往,混乱嘈杂,毕声明感到大人小孩都容易分心,学不好棋。因此,从这以后,一家人上街出摊的时候,他就把小彬彬一个人锁在家里,让她背棋谱练棋。五六岁小孩正是玩心重的时候,真要静下心来做件事并不那么容易。上来,毕彬彬练不了一会儿就厌烦了,可是想到晚上爸爸回来要检查“作业”,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坐下来。就这样,小彬彬天天从早到晚,除了中间吃饭外,都在棋中,她在被“逼”中感到这块小天地的无限宽广,感到跃马行车中的快意。(对孩子的“逼”有两种,一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即孩子不想学,硬要他学;一种是孩子有兴趣,但毅力不够,给他加点压力。前一种逼法不可取,因为它违背孩子的天性,违背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后一种“逼”则有一定意义,因为它是建立在孩子兴趣基础上的。适当的压力能促使孩子的潜能极大地发挥。许多体育和艺术尖子往往就是通过严格和艰苦的训练“逼”成才的。)一段时间后,父亲又让她自己和自己对弈,再苦再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练棋雷打不动,从不间断。有时妈妈看到女儿这么累,心疼要她歇歇,但是毕声明不同意,他知道要有番成就,不吃苦不行。
  短短几个月,聪慧的小彬彬在父亲这种近乎残忍的训练中棋艺有了飞快进步。父亲再也不是她的对手,也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
小荷渐露尖尖角
  眼看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家里实在是入不敷出。为了孩子们的学费,毕声明南下广州去打工。
  父亲一走,家里的一切都搁在了妈妈的身上。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望着母亲忙里忙外的身影,姐妹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帮妈妈一把。一放学,她们就抓紧把作业做好,然后上街帮妈妈看摊。
  彬彬知道观棋不语的规矩,大人下的时候她总是一声不吭地看着,暗暗地把自己的走法和他对照,琢磨得失。
  一天,两个老棋迷照例坐在棋摊上,棋到中盘,两人杀得难解难分。眼看着一方大势已去,彬彬不由自主地嘀咕了一句,不想就这一招,让盘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盘棋最后竟和了。
  对手急了,不情愿就这么结束了,不依不饶地还要来一盘。而这个棋迷想趁此收手,于是他让彬彬来下。
  彬彬知道是自己多嘴惹出了事,正不好意思,哪敢下。这个棋迷左说右说,好言相劝,彬彬这才坐了下来。
  对面大人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心想她不过是随便玩玩的,刚才那招是瞎猫碰上死老鼠,三下五除二就能让她认输。
  他拿起棋噼里啪啦就下。不想,几招过后,他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小女孩显然不是游击手,走起棋来中规中矩,左冲右突让他相当为难。
  棋入残局,谁也没想到,大人输了。
  这盘棋让大人尴尬,却让彬彬兴奋不已。这以后不断有人主动找她下棋,她终于有了对手可以厮杀。
  有时下输了,她就会回家研究个不停,努力找到“解题”的办法。渐渐地能赢她的人越来越少,而“街上有个会下棋的小女孩”的名声却越传越远。
  1994年5月,湖北省第9届全国少年运动会要在宜昌举行。咸宁地区和蒲圻市体委听说毕彬彬棋下得不错,就临时从街头棋摊上把读一年级的毕彬彬拽来,代表咸宁地区去参加比赛。
  不过,大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赛前谁也没有指望她获得名次。有时事情就是这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经过体校训练的两名伙伴相继落马之际,没人看好的毕彬彬硬是从众多好手中脱颖而出,半决赛、决赛,最后因经验不足而屈居亚军。
  望着初出道就登上领奖台上的女儿,王润生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因为她知道女儿走上这条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她想到了彬彬一个人独守陋屋学棋的情景,想到了远在南方打工的丈夫。
为学棋艺走四方
  毕声明听到女儿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他知道光凭在家里自学是很难再上一个台阶的,登上冠军的位置还要再添一把火。但是,钱又让他好生为难。供两个女儿上学就让毕声明夫妇俩很吃力了,再要为彬彬上体校或请教练谈何容易。这笔不菲的支出他们想都不敢想。家里电视也没有,中央电视台的象棋节目也收看不到,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毕声明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就像武侠小说里经常写的那样,闯荡江湖磨练本事,利用寒暑假一家人走四方,带着小彬彬去乞讨棋艺。(毕家家贫,但毕声明携女外出走四方,并不是在乞讨钱财,而是乞讨棋艺,可谓人穷志不短。)
  1994年暑假他们到了广州。一来毕声明在这里打过工,环境比较熟悉,省掉许多人生地不熟的麻烦。二来广东的象棋水平很高,多次夺过全国团体冠军,名师云集,像大名鼎鼎的多次夺过个人全国冠军、特级大师杨官璘就是广东人。
  这天他们在广州文化公园摆摊。巧的是,特级大师许银川和庄玉庭来到公园指导专业班棋手下棋。毕声明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把女儿带到庄玉庭面前,请他点拨几招。
  通常大师级人物都是和10个棋手对弈,而庄玉庭和毕彬彬下的时候却变成了一对一,而且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才让彬彬缴械。
  庄玉庭不由得认真地看着面前的小女孩。当毕声明问大师“我女儿在这里的水平能排第几”时,庄玉庭笑笑说,恐怕没人下过她。他将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喊了过来,让他们对弈。
  头盘棋,彬彬先行,男孩输了,第二盘棋,彬彬后走,棋和了。小男孩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广东省少年象棋冠军。
  庄玉庭听到彬彬的学棋经历,不仅惜才,而且为她及全家的举动所感动,他主动给在湖北的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写了封推荐信,请他有机会多给彬彬指点。
  毕声明一家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湖南、广东、湖北。在南征北战中,有时毕彬彬一天要下六七十盘棋,从太阳升起杀到太阳落山,中间来不及吃饭,毕声明夫妇就买点饼干或方便面给她充饥,这种大强度的实战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使她的棋艺有了明显的进步。从1995年至1997年上半年,她先后数次在国家级大赛上获二三名。
  毕声明不但注意彬彬的棋艺增长,而且更多地教给她棋外的东西。他知道,棋外的东西有时比棋更重要,棋如人生,下棋的风格和人的个性是相通的。没有良好的素质,棋艺是达不到高境界的。所以,尽管毕声明带着女儿四方乞讨棋艺,但一到开学,就马上把孩子送回学校,一天也不耽误上课。彬彬即便在闯荡四方的假期里,寒暑假作业也都一丝不苟地完成。离开棋桌,小彬彬和其他同学一样上课、玩耍,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刚开始在外摆摊设点,人们看到这么点大的女孩能下一手好棋,都不相信。更有一些棋迷跃跃欲试,把小棋摊围了个严严实实。小彬彬哪见过这种阵势,加上人生地不熟,她仿佛掉进了一口深井,一时惊慌失措,不由自主地大哭起来。毕声明只是用手帕把她眼泪擦擦,让她坐好,赶快下棋。几次下来,这种奇特的训练倒也见效,彬彬不再把这当回事,一坐到棋桌前就全神贯注地沉入棋的世界中,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就这样练了出来。
  而在湖南的两件事,也让他们难以忘怀。一次在一个小镇,一连十几天,没有人赢毕彬彬一盘棋,一时在小镇上传为佳话。当地电视台的记者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采访了这家人,把毕彬彬学棋的感人故事做成专题片,播出后反响很大,许多人主动送来吃的、穿的、用的,有的还要把他们接到家里住上一阵。另一次在一个大炼油厂,他们摆摊半个多月,同厂里人相处得非常好,等到他们要走的时候,大家送了一程又一程。毕声明带着女儿给大家鞠躬作揖,感谢大家的厚爱。他动情地说:“如果彬彬不争气,下不好棋,我们就再也不来了。”
  这种经历、感受和教育使毕彬彬受益匪浅。刚上学的时候,毕彬彬基础差,成绩不好,但她以不怕苦的精神,很快赶了上去,学习成绩每次都在全班前10名以内。她还充满着爱心。作为班长,她带头组织一个帮助穷孩子的“绿叶”小队,当有人需要帮助时 ,她就发动大家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自己家困难,还能带头帮助别的穷孩子,小彬彬有这样的胸怀,难能可贵。她不仅在棋艺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做人方面也有了良好的“开局”。)
  评点:
  毕声明为了女儿能下好象棋,举家陪女走四方,“乞讨”学艺,这样的故事在今天许多家长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可能有人认为这种教子育女之法不可效,但是我读完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却深为毕声明的此举感动,特别是他这种身处困境不自卑的积极人生态度。我们不提倡普遍对孩子搞专业性培养,但毕声明的这种教育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其实像毕声明这种境况的家庭不在少数,但能做到他这样的却不多。最常见的是家长为了生计奔波不止,疲惫困顿使他们无力顾及其他。有的让艰难生活弄得灰头土脸,对生活怨声载道,甚至把这种怨气撒在子女身上。而毕声明没有这样。毕声明的可贵就在于面对生活的困境不气馁,家里再穷,大人再苦,也不忘女儿的教育和成才。他把这种抗争带给了女儿,鼓励她看到生活中的曙光,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可以改变一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和个性素质的培养,造就了毕彬彬的成长。
  对于孩子的成长,重要的不在于家境的好坏,古今中外有成就者,既有自幼一贫如洗者,也有从小衣食无忧者,重要的在于培养他有向上的愿望,有探索创新精神,有勇往直前朝着目标奋斗不止的决心和勇气。 电脑版
搜索:毕彬彬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