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司令”大话楚河汉界

2005-05-17 13:38:00 阅读:6248


  尽管中国象棋一代宗师、有“传奇人物”之称的胡荣华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像这次在璧山这样近距离的感受一代宗师的一言一行,记者还是第一次。

  由于全国象棋个人赛每日的赛事都安排在下午进行,因此前天赶往赛地璧山时,记者的心情就不是特别迫切。当我们抵达赛地后,棋手们正在餐厅就餐。在人来人往的餐厅里,场面一时显得有些混乱。国际特级大师柳大华是最先进入视野的,这是因为他有高人一筹的体型;穿着条格衬衣的广东国际特级大师吕钦也穿梭在人群里。“岭南双雄”中的另一位许银川也很显眼,因为和妻子文静出双入对的他很容易就会被发现。唯独不见赫赫大名的领袖人物胡荣华。问组委会工作人员,别人差点笑出了声,说刚才与我们在门口擦肩而过的那位身穿深蓝西装的矮个老头,正是胡大师。我恍然大悟,刚才他还在门口与我们礼貌性的点头致意呢,怎么就没认出来呢?晕!回忆起那个面相慈祥的老头,我怎么也不能把他和外界所说的那个难以接近的胡大师联系起来。但事实是,胡大师确实是常人难以接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在这儿采访谁都没有问题,唯独胡大师有点难办,“因为他一般不接受外界采访”。

  后来,还是与胡大师颇为熟悉的大江摩托公司董事长周邦恒想出了一箭双雕之计,让身为上海棋院院长的胡荣华与重庆棋院院长杨一来一场围棋友谊赛,“胡大师心情愉快后,肯定就乐意接受你的采访了”,周董事长显得很有把握。

  有了这层特殊关系,对胡大师的采访也就很顺利的展开了。我是与胡大师在他的套房里进行交流的,这时的胡大师少了棋界高人的清高,多了朋友似的坦诚。彼此没有隔阂的交流是很愉快的,畅所欲言的胡大师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让我们对他有了更直观的认知,而令人敬仰的一代宗师的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了。

  独霸中国棋坛数十载的象棋一代宗师胡荣华尽管已年近六旬,但依旧奋战在赛事第一线。昨晚,借胡大师在璧山参加全国象棋个人赛的机会,本报记者与这位中国象棋的“领袖”就他的棋艺生涯以及中国象棋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一番面对面的独家采访。十连霸后无来者

  重庆晚报:胡大师,欢迎你来重庆,请问这是你第几次来重庆了,对这儿感觉如何?

  胡荣华(以下简称胡):谢谢!重庆我其实已来过很多次了。我最早在1965年便来过重庆,那也是我第一次去三峡。后来在1989年时的全国个人赛时又来过。当然,重庆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

  重庆晚报:你8岁学棋,15岁便获得了全国冠军,当时人们因此而称呼你为“神童”。要成为像你一样的成功人士,你认为天赋和勤奋哪个更重要?

  胡:我认为下棋天赋还是第一位的。当然,我所说的天赋并不是指这个人是天才,但首先他必须喜欢这个项目,只有喜欢了,你才可能勤奋。当然机会也很重要。

  重庆晚报:你创造的“十连霸”纪录迄今无人能破,你认为这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胡:我想也许是这样吧。随着中国象棋的发展,目前一流棋手的水平已相当接近,不要说连夺十次冠军,就是夺一次也会是异常艰辛的。你算算吧,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个人赛以来,加上我一共才有十个人夺得过冠军,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重庆晚报:那你准备把棋下到什么时候呢?

  胡:确实是不想下了,感觉太累了,可我想领导们是不会答应我这个要求的(哈哈大笑)。因为年龄的缘故,我理想中的境界应是每年就只下一次大的有影响的比赛,然后在其余的时间里有宽松的环境,静下来钻研棋。下棋比“下海”更容易

  重庆晚报:据我们了解,你曾搞过一个俱乐部,你觉得“下海”和下棋,哪个更难一些?

  胡:其实也说不上谁难谁易,我当时搞俱乐部,主要的想法还是希望以棋养棋。当然,我不懂经营,所以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下棋。

  重庆晚报:除了象棋,你还有其他什么爱好或专长?

  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爱好也很有限。年轻时喜欢游游泳,现在有时间的话就喜欢看看书,打打牌什么的。

  重庆晚报:虽然你是象棋一代宗师,不过听说你的围棋也是很厉害的。

  胡:都好多年没摸围棋了。不过我可以对你透露,我拿了第一个全国冠军后,还改行练了一段时间围棋呢。但领导后来认为我还是下象棋更合适一些,所以我又改了回来。

  重庆晚报:你显然谦虚了,因为我们知道你刚刚才在与围甲“五冠王”统帅杨一的“围棋巨头对抗战”中赢了棋的。

  胡:围棋实在是已丢了很多年了,不过我也还是可以下下的。

  重庆晚报:外界有关你的雅号很多,诸如“胡司令”、“不死鸟”、“常青树”、“旷世棋王”等等,你更喜欢哪一个?

  胡:也谈不上什么喜欢。我个人认为,这些雅号大多是外界的恭维罢了,我并不太当真的。聂卫平们不能算职业棋手

  重庆晚报:你认为目前中国象棋界中谁最厉害?

  胡:目前国内的特级大师其实很多都厉害,不过现在最显眼的还是吕钦和许银川这两位来自广东的特级大师。你看这次在璧山,吕钦还没有败过一次,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重庆晚报:你一向以眼光敏锐、善于发掘新人而著称。那你认为本次全国个人赛中,哪些新人是不错的“千里马”呢?

  胡:现在还是有一批新人比较突出,像上海的孙勇征、王斌和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不过在现有的赛制下,新人要打出来难度较大。

  重庆晚报:你所说的赛制限制具体指哪些方面呢?

  胡:现在的个人赛实行升降级,年轻人如果在前面的比赛里没有拿够足够的分数,那么他就会背上怕降级的心理包袱,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冲击力。

  重庆晚报:那么目前有没有对现今赛制进行改革的设想呢?或者说方向是什么?

  胡:我最近也在同有关方面商议,不过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不过我想,变化是肯定会发生的。

  重庆晚报:象甲联赛已推出两年,目前的情况似乎有些“叫好不叫座”,你认为原因何在?

  胡:我并不担心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们推出联赛了。按我的想法,只要最初几年能够维持下去就是一种胜利,我们也就看到了今后的希望。最初的围甲联赛也是这样,经过几年打造,它不是也渐渐火了起来吗?

  重庆晚报:你曾评价说中国围棋没有职业棋手,是这样吗?

  胡:其实这并不是我一人说过的,包括李昌镐和林海峰这些人都说过。林海峰就说中国只有专业棋手,没有职业棋手。所谓职业就是以下棋为生,而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像聂卫平他们,现在即便不下棋照样可以过得很滋润,这也是中国的国情。但这种情况在国外却不行,即便是林海峰这样的高手,不下棋,他的生活也可能是没有保障的。

  重庆晚报:我们注意到,这次全国个人赛,和棋的现象特别突出。你认为这是好现象吗?解决方法呢?

  胡:和棋现在确实是越来越多了,我想这正是和赛制有关,因为大家都怕降级,所以为了保级,干脆和棋了事,这样就皆大欢喜了。从纯竞技角度看,这当然不是好现象,因为这会使比赛缺少竞争力和观赏性。我们目前正在想办法,不过现在暂时还不能透露。象棋中国水平最高

  重庆晚报:在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三大棋类项目中,中国象棋的发展和推广有些滞后,你是如何看待的?

  胡:这是现实情况,因为围棋和国际象棋都有国外竞争,也有外国资金投入支持。但中国象棋只是中国一枝独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下,发展自然就受了一定的限制。

  重庆晚报:你曾说过,象棋的世界冠军不如全国冠军,而且你也对夺不夺世界冠军不感兴趣,是这样吗?

  胡:是的。因为象棋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中国的水平是最高的,外国人无法竞争。因此相比较而言,夺取全国冠军的难度远远大于世界冠军。我们随便派出去一个国家大师,就能轻松拿下世界冠军,所以,我不在乎自己有没有世界冠军的称号。

  重庆晚报:那你对中国象棋向世界范围的推广如何看待?

  胡:象棋是典型的华人文化,对欧美人一般很难有吸引力,我倒不担心外国人参不参与。比如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即便外国人参与很少,但别人自己国内还是搞得热火朝天。所以我想,要想向世界推广中国象棋,着重点是首先要在我们国内把这项运动搞活、搞好,这样才能谈得上向世界范围推广的问题。而且我认为,这个过程将会是相当漫长的。

  重庆晚报:你对中国象棋的市场化前景如何看?

  胡:我们现在也正在往这方面努力,但起步难度很大。我认为这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交流不够,媒体宣传力度较弱,更重要的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关,我想经济发展了,象棋就有了发展的可能。

  重庆晚报:最后,我们想了解你对重庆的象棋发展有较什么好的建议?另外,请你对那些想学棋的小孩提些建议。

  胡:提高水平没有特效药,最重要的是现在开始就抓紧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另外,还要有一支专业队,这样就能为那些能学出来的年轻人提供出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胡敏、李紫恒、见习记者 周圆

作者:胡敏、李紫恒、周圆 电脑版

搜索:胡荣华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