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述圣传奇(25):编者品弈林英雄,彭老论棋道心法

2009-10-09 15:22:00 阅读:9783

      彭述圣传奇(25):编者品弈林英雄,彭老论棋道心法
第二十五回:天津报刊,编者品弈林英雄;
            隍庙阁楼,彭老论棋道心法。
 
     钱梦吾,浙江镇海人氏,但生在天津,且一直在津求学并工作,他和王和生一样,也是一位英语教师。   
    钱梦吾因工作关系,对象棋的爱好仅限业余时间,其实战锻炼远不及其他江湖棋手。但他对各种古谱的研究下过很深的功夫,因此,他的棋透着明显的书卷气。
    他的棋艺水平在天津位列三甲,与庞霭庭、吕锦波并称“津门三雄”。 
    钱梦吾的重要贡献并不在棋艺本身,而在于他是一位突出的棋艺活动家与组织者,多次促成华东、华北、东北,京、津地区的棋赛活动,受到广大棋手的普遍好评。
    钱、彭之战并无奇迹发生,和诸名手一样,钱梦吾虽败犹荣,他能为结识西北顶尖高手而心满意足。返津后,并在天津几家报纸的“象棋专栏”上如实报道了他的北平之行,字里行间充满着溢美之辞。
     彭述圣在北平刮起的“棋旋风”,威震平、津、关东,北平不少茶社主人都想请彭述圣坐镇以招徕茶客,故彭述圣近一年光景,成了启新棋茶社和松荫轩棋茶社的座上客。 
    挑战风云至此告一段落,彭述圣每日里与晚辈棋手过招并循循善诱,造就了一批后起之秀。
    说到这儿,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棋界朋友,他就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任北平《小小日报》“象棋谈”的专栏主笔胡兰荪。
    据他称,当时凡北平大赛,尤其是彭述圣在北平期间的比赛,他既当监局,又是记者兼编辑,直到1935年,他调到青岛税务局后,方由孙经存接替继续在《小小日报》上写“象棋谈”。
    胡兰荪后来因爱子早殇,急火攻心,以致半瘫,但爱棋之心不灭。   
     1949年曾以左手(右手已瘫)握铅笔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先生写了一封有关回忆彭述圣在北平活动的大概情况,摘录如下:
    “……彭在平与诸名手角,皆鄙人为监局……那健庭、张德魁二国手各负二局不开张……那健庭共十一局,负多胜少,永不再斗,畏之也。张德魁不服强大,七、八局一面倒,永未胜一局焉。那张背后,皆承认不敌也……及徐词海见彭,虚心受教,彭令其读《适情雅趣》谱二年,棋力大涨……鄙人在平为仅有之象棋笔人,来青岛后,北平事皆孙经存君掌理……彭自北平返甘后,鄙人以其中炮局录存……当今象棋国手,以鄙人所见,以甘肃彭述圣为当世第一。”
    ——此函刊于1949年12月15日出版的福州《象棋月刊》第八期。
总之,彭述圣所展现的深厚棋力与全套功夫,使华北、东北的诸大名手赞叹不已,有关媒体以“春秋五霸之首”、“棋圣”、“大国手”、“饶子大王”等称誉彭述圣,实属百年之罕见也!
     就在彭述圣踌躇满志,意欲南下访弈时,日本在上海发动了1.28淞沪战争,阻止了彭述圣继续弈游的念头,不得不告别已然混熟的北平棋友,终于1931年春乘上西归的列车打道回府。
    当时火车只能通到河南陕州(即今陕县,位于三门峡西),陕州乃历史上有名的水陆转运站。彭述圣到陕州后也转乘马车辗转返兰,归心似箭。无意浏览,途中辛苦,不必细表。 
     北平之行得遇华北、东北诸名手切磋较艺,总算了却一大心愿,可惜未能与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七省棋王周德裕、四大天王之黄松轩、无敌中炮林弈仙等名家对弈,成为终生缺憾。
    时隔多年,不少棋迷仍对彭述圣有关轶事传闻议论纷纷。
     如排局名家许弼德先生曾于1947年致函钱梦吾,就“新闻报载一电讯”——“谓兰州象棋国手彭述圣棋技之高,凡南来者可让马,北来者可让炮”提出质疑。
     且由此推理,“按炮威力较马大,彼意尚包括南人之棋高于北人之意也?”
     其时王和生也看到这则“新闻”,也曾问过彭述圣此话何来?
     彭述圣摇头苦笑:“我也不知此话从何说起,大概都是好事者扬的风。”
     无论此“风”源自何处,但既然见诸报端,绝非空穴来风,虽然有着明显地吹捧之嫌,但却在客观上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且看钱梦吾如何答复,他在复函中写道:“弼德先生大鉴……前述兰州彭述圣,彼确在兰州,彭君曾于十五年前莅平,迭与侯玉山、张德魁及已故之那健庭对局,初时平地三名手皆失风……彼时弟于津地得那君函告,急遣徐词海先生至平迎战亦失风,复遣华北名将赵文宣君与弈,赵君竟以二负一胜一和败阵,倘能多弈局数,则鹿死谁手未可判也。”
     下面一段话颇有意思:“……据目睹彭君弈棋者谈,彭君棋力的确高超,似较谢大帅素有国外一马,国内一先之豪举,如出一辙……倘若彭、谢、林三位大国手相会,则要看看谁让谁三先,谁又让谁一马耶?颇令人寻味也。”
     二十五年后(1956年),彭述圣、谢侠逊、林弈仙相聚北京,已然都是八十左右的老人喽!此及后话,暂且不表。
     彭述圣返回兰州,依然在隍庙茶园坐镇,由于受北平棋茶社的启发,先后组织了多次形式各异的赛事与评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兰州地区的象棋活动。
     后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又设立了“象棋研究室”,此研究室就设在老刘番待过的地方——隍庙戏楼东侧的二层阁楼上,通常接待比较有身份的棋友,而且必须是星期天。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四十年代,在彭述圣的带动下,兰州棋风日盛一日。 
    1941年夏,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一位名叫裴慎之的青年来到隍庙,欲求彭老下指导棋,彭述圣一看乐了,这不是给自己看过两次病又不收费的中医郎中吗?今日如何有此雅兴?遂笑问道:“裴先生莫非是在说笑?”
    裴慎之谦虚而又正色答道:“学生也很爱棋,只是不得空耳,今日有点闲空,敢请彭老抓一马指教,不知肯不肯赏脸?”
    彭述圣本就喜欢这位青年,见他也爱象棋,便非常愉快地答应了,并将棋场安排到东阁楼上,而且挂出了“本日彭述圣与裴慎之手谈三局”的牌子,招来了许多观众与茶客。
    手谈结果,裴郎中居然二和一负,大出彭述圣意料,虽然让单马,以彭老身手,也不是谁想和就能下和的。
    因时间尚早,二人又聊起了关于“棋理”的话题,更勾起了彭述圣的极大兴趣,他兴致勃勃地说道:“棋虽小技,古人有‘方园动静’之说。”
裴慎之道:“请彭老细说详情。”
    彭述圣道:“棋盘方,方若行义;棋子园,园若用智;棋主动,动若逞才;棋需静,静若有得。”
   裴慎之接问:“但不知哪位古人所讲,又何以有此一说?”
彭述圣笑道:“想不到你还打破砂锅——一纹(问)到底,要知道这‘四说’缘由,还得从一个典故说起。”
     于是他呷了一口茶,给裴慎之讲起了“方园动静”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位七岁能文的奇童名叫李泌,因其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很快便传到唐明皇那儿。明皇一时兴起,便召奇童进宫面试,并由中书令张说(后封燕国公)以“方园动静”赋之。
     这张说最善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是当时难得的“大手笔”。因为他与唐明皇正在弈棋,遂触景生情,以其为题说道:“方若棋局,园若棋子,动若期生,静若棋死。”
    李泌闻言,立即答日:“方若行义,园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张说贺道:“幼小年纪,有此心智,及朝廷嘉瑞也。”
    明皇大悦。后来李泌青云直上,从皇太子供奉官直至宰相不提。
    从此,李泌与张说的对话就成了关于棋理“方园动静”的诠释。
    裴慎之听罢,不由拍掌叫好,继而言道:“原来棋理通医理,古代名医孙思邈曾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与‘方园动静’之方如出一辙,亦可与善弈者言之。”
    彭述圣赞日:“说得好!记得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起‘孙子兵法’与象棋关系,其中有一段印象极深,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法。”
    “他将此兵法称作‘处女法’与‘脱兔法’,他说此二法如运之于象棋,似应再加上个‘猎犬法’。他是这样解释的——处女法取其娴雅端庄、仪态万方,用之于开局也;猎犬法兴风作浪、诡计多端,用之于中局也;脱兔法晴天霹雳、水淹金山,用之于入局也。三法俱备,无敌于世矣!”
     彭述圣说完,有点动情,稍停又道:“可惜我这位朋友满腹经论,却英年早殁,少了一位探讨棋理的挚友,好不令人惋惜。”
     裴慎之劝道:“逝者已去,伤感无益,以彭老造诣可否说说比较具体的长棋秘诀,我虽行医,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望彭老赐教。” 
     彭述圣用手指一点裴慎之额头,笑骂道:“好你个小子,还贪得无厌!我年青时偷看学棋,多次挨骂,落个‘棋贼’名声。你倒好,直来直去,想捡现成,我给你说九个字,自去体会,能悟多少就算多少,好吗?” 
    “好,好!学生洗耳恭听。”
    “听好,我这也不是什么秘诀,仅是自己体会。这九个字是——等、撇、困、厄、顶、恒、拿、闪、腾。时间不早,你也该回了。” 
    裴慎之到底能悟出多少,只看他自个知晓,只是这九个字到现在也是个谜,谁也说不清楚。
来源:作者:韩宽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