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棋与球不同,象甲主场应缩减

2007-09-09 22:04:00 阅读:6576

棋与球不同,象甲主场应缩减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说,象棋的艺术性之高,已经到了怎样“上纲上线”也不为高的高度?
    张强:象棋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它的艺术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了艺术性,象棋就失去了生命力。解放初期,毛主席接见北京象棋手张德魁,也是把他作为民间艺人来接见的。象棋在没划入体委之前,就作为民间的一种交流而存在,是一种民间艺术;1956年划到体委里边去之后,它才以竞技体育的身份出现。日、韩也是棋类大国,他们的棋类活动搞得非常成功,他们就是把棋放到文化领域来搞,他们的棋类活动几乎都是社会办的,比如日本,他们的将棋、围棋都是社会办的,主要是新闻界办的,像朝日新闻、读买新闻,他们参与策划、主办,当然,他们的体制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也没有机构专门养这些运动员,他们的“棋士”就是一种大文化的设置,政府不去特别扶植,也不特别阻碍,主要看你自身的生存能力,你有能力搞,政府也欢迎你搞,你要是搞不下去,没有棋迷了,没有赞助了,自然也就弱了,政府也不特别的去扶植你……
    还回到现在的赛制上来,第一,因为象棋首先是一种艺术,它对它的艺术性肯定有破坏,把至今为止今年象甲的棋谱拿出来看,不能说都没有艺术性,但可圈可点的少,“竞技性”下法成为主流,在棋局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候,棋局的质量可想而知,若干年后,怎么向棋迷、向后人解释呢?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没质量,有质量的也有,但比以前少很多。但是,毋庸置疑,“竞技性”提高了,“观赏性”对于外行人来说也是提高了,比赛增加了变数,这个赛制的优点也不容抹杀。 
    虽然“竞技性”成为参赛棋手的首选,但强者恒强,像许银川,我想任何赛制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但像庄玉庭下得这么好也出人意料。总的看,还是强的强,弱的弱,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事实。当然,有的人适合这样的比赛,有的人就不适应,这个赛制也不能说对哪个队有利,对哪个队没利,大家都用同一个标准嘛!
    记者:“大家都用同一个标准”就很公平吗?
    张强:当然,不能说大家都执行同一个规则就是公平的、公正的,这是不能划等号的。最早——在现制象棋形成之前,它的走法是掷色子,掷几步走几步————走几步格,那它偶然性就大了,所以不能说规则一样就公平、公正,还要符合它本身共有的特性。
    吴清源吴老前辈写了《中的精神》,围棋本身也是中庸之道,整个中国文化都贯穿着中庸之道;围棋原来和棋很多,如贴5到10目都算和棋,现在只为更刺激一些,更符合现在的竞技要求,特意加了半个子,按说这半个子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它迎合了现代潮流。从远古来看,我们知道围棋是抢地盘,我们知道历史上东周列国也好,三国也好,五代十国也好,比如你占了180座城市,我就占了150座城市,实际也是一种和谐,也是一种平手,三国里三国大小都一样吗?不一样,东周列国,五代十国,没有一样的。围棋本来也是这样,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人为地把它分成现在这个样子。围棋也比较好分。我觉得象棋与围棋是有区别的,围棋最后的胜负决定于谁比谁多几个棋子、少几个棋子,象棋最后的胜负在于能不能把老将将死,我们都知道单车难破士相全,多一个车你都赢不了对方,所以说胡荣华老师立下这个规则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我觉得这是基调,至于利与弊,中国象棋协会应作最后权衡,做出定夺。总之,我认为它也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对艺术肯定有伤害,对竞技性肯定有提高,从长远来看,肯定还会改,这就是我的观点。
    这次步子迈得大,任何改革不可能一次成功。
    记者:北京中加队现在呈现出非常好的上升势头,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张强:北京中加队这几年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北京中加集团2004年支持了棋队之后,棋队逐步有了些起色,当然,这与领导的关怀、支持,和队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北京作为首都,各行各业的名次、地位都应该与之相匹配,北京队这两年也改变了早期包括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在全国一直处于中游的、冲击力不是十分强的状况,从现在综合实力看,我们应该排在全国前六名之内,有时候还要好一些;从全国来看,广东、上海比较强,他们历史上就是强队,并且人才辈出;有了象甲联赛之后,不时冒出一两支队,像今年厦门发挥得好,他们有一些队员比较年轻,配合也比较默契,综合实力也比较不错,包括黑龙江队,他们这几年的成绩虽然并不是特别好,但它始终还是一支劲旅,他们有赵国荣和陶汉明两位冠军特大支撑,撼动他们就比较困难。
    北京中加队的综合实力比这些队伍不完全比得上,但还是比较年轻、比较有活力。北京中加也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最早——2003年金色假日集团的支持,随后是将台酒店,跟着就是北京中加集团了,包括富恒农业主场、玉苑楼主场等等,包括新闻媒体等等,还有棋迷,各界朋友,特别是中加成绩有了一些起色之后,引起的关注就大一些,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是压力重重,象甲毕竟比较较劲儿,各个地方都比较重视,竞争特别激烈。
    记者:象甲联赛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各队的领军人物的成绩都打了折扣,这是为什么?
    张强:确实是这样。各队的主教练下得都不太好,主要是主教练比较分散精力,比如吕钦,棋力不是不高,也不是不适应这个赛制,主要是精力不够,比如主场、客场都有许多事情需要主教练去做,象甲各个队的主教练发挥出色的确实不是很多——除了赵国荣以外。在队里你要协调队员,让队员在比赛时进入最佳状态:一个是技战术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还有,女队你要管,她们也要参加全国比赛;最牵扯精力的是赞助问题,因为各队的主教练基本都负责拉赞助,像广东队拉赞助的都是吕钦,卜凤波是大连队,我是北京队,赵国荣是黑龙江队,几乎都是这些人在忙乎;社会工作多,包括主场安排,别人周末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我回去得报账,怎么发奖金,怎么上税,赞助商那你不能不露面儿呀,还得经常加强联系,联谊呀,去指导指导呀,一般人家赞助商都懂一些棋,人家那都有这种文化氛围,像中加集团的老总和一些职工喜欢棋,经常在一起聚聚会,像这玉苑楼主场,在没定下之前我得去看,去谈,看条件是不是符合咱们的要求,他要什么条件……当然,玉苑楼的条件比较好,安静……
    记者:你愿意评价一下你的队员吗?
    张强:联赛还没有完,等打完以后再聊这个吧。
    记者:在以后的比赛中,有没有可能让唐丹上?
    张强:现在来看不可能,毕竟差距还很大,尽管她有一两个比赛打得还可以,但与男棋手的差距还很大,现在女子顶尖儿棋手王琳娜、张国凤都没机会上,一场都没上。
    记者:现行赛制是有许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的。
    张强:虽然在这种赛制下,比较弱的棋手下出好成绩的也不少,但你有实力你还得适应这种比赛,有一些很不错的棋手,我们看看积分榜就可以知道,连着输十盘、八盘的也不少,我的印象起码有四五个人,包括部分排名比较靠前的棋手,——这个赛制从另一个方面看,让年轻人更有追求了,因为他们的时间、体力更充沛一点,岁数大些的人社会、家庭的负担重一些,事情多一点,像蒋川、靳玉砚他们最好了,他们可以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都投放进去,像我们内部比赛,蒋川连下三场状态还不错呢!今年的象甲下得好的基本都是三十岁以下的棋手——许银川比较特殊,他也三十岁才出头,另外他功底也深厚,竞技水平在那呢,除他之外,像汪洋呀,蒋川呀,孙勇征呀,谢靖呀,年岁都二十出头,二十四五的这些人状态最好。但从以往比赛看,这些人是有冲击力,但老一些的棋手与他们也能形成平衡,像胡荣华偶尔也放一下光,拿一两个冠军,吕钦、赵国荣这几大高手也经常进决赛。但这个赛制对年岁大的总的来说不利,像陶汉明连着输了好几盘。在这个赛制下,你年轻,你精力就充沛,你准备的东西就多,你时间用得就少,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以实力为前提的。
    记者:上次聊天,你好像谈过象甲联赛主场过多的问题……
    张强:对,象甲联赛时间拉得比较长,搞得大家比较疲劳。主场做得比较好的是广东队和浙江队,其他队的主场都没达到预期效果。
    象甲联赛的主客场是套用足球联赛的赛制。为什么足球需要主客场?因为足球需要足球场,十个队、八个队不可能同时在一个城市里踢,再一个,足球运动员的体力也需要恢复,踢一场球起码要歇两三天,歇一个星期其实是最合适的。篮、排球也是这样,它们的直接观赏性特别强,要想得到那种刺激必须到现场,不到现场觉得不热闹,看电视得不到那种享受。
    而棋则恰恰相反,来这么多棋迷不能都让他们进现场,都进来了,哪个绷不住,在关键时支一着,说句“跳马”,怎么办?那得惹出多大麻烦!还有,棋手可以连着下三五盘,当然,棋手也很辛苦,但不至于缓不过来,全国个人赛一天两盘,可以连着下十好几盘,如果要质量高一些,下两场歇一天,也可以。总之,球场人越多越好,棋室则人越少越安静,安静才能下好棋。其实,棋迷在家看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是最好的,而这是不分主客场的,我认为今后集中比赛要多一些,尽量减少主客场,这应该是发展的方向。
    象甲联赛长期主客场地这么搞,主要是因为主办单位可以持续地作宣传。利弊参半,运动员的兴奋点不可能一年到头都是兴奋的,从生物学、生理学来看,因为人的生物钟有曲线,比如,一个月当中,有几天状态特别好,另外有几天低潮一点,棋手的起伏比较大,所以棋手要及时地调整自己,这就增大了棋队管理、参加比赛的难度系数。
    所以我觉得象甲联赛应该缩减主场,多打一些集中比赛,这样利多弊少,对象棋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展 电脑版
搜索:张强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