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三十一章:追忆宗师

2013-04-18 11:46:00 阅读:6194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三十一章:追忆宗师

                                 杨健明和父亲杨官璘在一起

       杨官璘的仙逝.令海内外象棋界人士及所有认识他的人深感悲痛。人们纷纷追忆这位德高耀重的象棋宗师为中国象棋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和他的传奇人生。

     杨官璘的儿子杨健明曾写过一篇名为《忆我的父亲杨官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

     我的父亲杨官璘是一位非常孝顺、慈爱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对我奶奶非常孝顺,对我外婆也是视如生母。1957年我家迁居广州,次年,父亲又把独居在风岗碧湖村的外婆接来广州,颐养天年。父亲对二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父亲还在百忙中抽空为二老和我母亲车缝唐装,几十年如一日。全家搬到广州时我才几岁,平常由奶奶照顾,而外婆则负责买菜做些家务什么的,二老常一块做饭,母亲有空也来帮手,一家大小和睦相处。父亲每月拿点零用钱给奶奶,奶奶是最疼我的,便叫我到街上买些糖果回来大家吃。到了1965年奶奶临终前,父亲早晚都去奶奶床前问候,舍泪去上班。

我和妹妹比较顽皮,有时不听话顶撞了母亲,母亲要打我或妹妹时,父亲看见了就会劝说不要打了。若激恼了父亲.他才将手举得高高的,落下来时却轻飘飘的没有一点力道。其实,父亲是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兄弟姐妹的,他是以理服人的。后来,我听了父亲讲的家史和他重年时几次兄里逃生的故事,才明白其中缘由:父亲自小就从爷爷那儿受到祖传的儒家教育,敬老爱幼,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在父亲心里,他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所以他在6岁时的母子合照相片,一直保存了下来,常见他凝望照片,是在思念他的母亲。

    他是一位非凡、伟大的父亲。

    父亲有着非凡的记忆,过目不忘。他3岁学棋,无师自通,10岁称为“乡下棋王”,在小学读过的数十篇课文,相隔了三四十年后也能回忆记录下来。在他晚年时,几十年前跟谁下过的棋,是怎样布局,怎样攻杀,以及许多事情,也记得清清楚楚,真是奇才。然而,父亲一向只认为自己全靠勤奋。近年,我与他聊天时评论此事,我以一班学生中极少人考上北大、清华,多数人很用功却也考不上名校,并以他小学读书时,复习一两次就过目不忘,成绩名列前茅为例,说他若不是天生聪颖,再勤奋也是徒劳,他才默认。然而,父亲对象棋的刻苦钻研,是无人可比的。

    我们从小就知道父亲的工作很忙,经常要出外比赛,平日都住在体委里。星期天回家也时常在拆棋、写稿、看书,有空也会拉一下小提琴或弹一下秦琴,他喜欢革命歌曲和粤曲小调,常边奏边唱,自乐其中。他极少带我们去公园玩,或许是太忙了。在“文革”期间,父亲和家庭都受到莫大的伤害,他在干校的田地里,有一次差点被雷击中。整天除了劳动,就是写检查,他的内心痛苦难申,白发倍增。可父亲回家的时候,总是关心、安慰家人,叫我们不用为他担心,他是清白的、无事的,还将学来的小魔术,跟我们玩,逗大家开心。父亲从来就是这样把受到的委屈和痛苦,通通埋藏在心里,甚至有危难,为了家人平安,他都会独自去承担。

    父亲除了刻苦钻研象棋外,还特别喜欢博览群书。父亲不但对中国历史、地理、孙子兵法等十分了解,对历史人物和各界人士也知道甚多。父亲喜欢讲这些故事给我们听,我们从小就百听不厌。到了我儿超帆长大后,他们爷孙俩在一起时,常常讲起《西游记》、《三国演义》和《射雕英雄传》等故事来,也曾讲过我们是宋朝杨家将的后代,真是有讲有笑,十分开心。而我特别喜欢问一些历史人物、现代知名人士、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等,父亲对我的提问,总是有问必答,详细解释,使我深感佩服,把他当做百科全书。

    父亲结婚时用过的大床、衣柜和走江湖时用过的布袋、皮箱等物,一直保留、使用着。他有不少衣服都有补丁,只要能用,就舍不得扔掉,生活上一向节俭。当他成名后,也非常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且十分健谈。据说当年他在体委饭堂用餐时,常吃遍几围台,其实,每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饭菜,足够吃的,父亲拿着自己的饭菜在这围台吃时,同台都是运动员、教练,大家都喜欢听他讲经历,故此,他只好说得多时,吃得慢了,就这样连走几围台。

    父亲每次出国访问,就把最好的衣服用上,平时他是舍不得穿的。他说这是代表国家的体面,所到之处的言行举止,不能有损国家的形象。1966年他到越南访问时,碰上敌机轰炸,差点被炸死,但父亲没有一点惊惶失措的样子,深得越南人的钦佩。后来父亲对一同访问越南的胡荣华和蔡福如说,我就是被敌机炸死,也不能狼狈不堪,我要保持中国人的形象!

    父亲一生研究象棋,一生为象棋无私奉献。早年,我曾问他:“你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不断地著书公开了,比赛要打成绩就更难了。”他说:“让更多人学习象棋提高水平,是我的心愿。”20()7年,父亲在右手跌伤和病发期间,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极其艰难地写完他的遗著的最后一篇——“飞刀布局”。现在,我还时常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对父亲一生为象棋的奉献精神.万分感动呀!

    父亲安葬在广州市中华墓园的名人墓地里,其墓地是家乡镇政府资助的,我们几兄妹一直对此深怀谢意!那墓碑是我亲手设计的,为体现父亲的象棋一生,墓碑浮雕里有父亲的著作、奖杯和象棋残局图案,这一残局是父亲晚年破解后还未发表的,我特意把它留在这里,让世人来破解,寄以对象棋宗师的怀念。我心中无不在思念父亲:时过境迁堪回首,依依相伴终要走。此生历历亲情在,唯有相聚在梦中。

我永远也忘记不了我最亲爱的父亲。

 

    杨官璘的逝去令中国象棋界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上海市象棋协会主席胡荣华得悉杨官璘不幸病逝后十分悲痛。他沉痛地表示:“杨官璘是中国象棋的‘一代宗师’,他对象棋执著追求,刻苦钻研,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象棋全国冠军,开创了一个‘杨官璘时代’。 杨官璘的不幸病逝,是中国象棋界的重大损失。”

    20084月.笔者在上海采访胡荣华时,这位被棋坛称为“胡司令”的泰斗,再一次深情地回忆起第一次与杨官璘下棋的情景:那是1959年广东象棋队访问上海,比赛是由广东杨官璘对上海名将何顺安。比赛是晚上在上海市体育官进行,并由大棋盘挂盘公开讲解。白天,名将何顺安邀请杨官璘辅导胡荣华。“听说有机会与‘大棋王’ 杨官璘学棋,我十分紧张。但到了棋桌前,见到了平易近人的杨大师,我的紧张之情很快就消失了。”

    胡荣华清楚地记得,杨官璘第一次辅导了他两盘棋。在让先的情况下是一胜一负。下完指导棋,杨大师还认真地为年仅14岁的小将胡荣华复盘讲棋,并鼓励胡荣华要“认真钻研,好好下棋”。胡荣华说:“当时,杨大师与我下棋之认真,讲棋之明快,给我留下深刻和难忘的印象。”

    杨官璘对象棋的执著闻名棋坛。胡荣华介绍说,杨官璘平时钻研棋道十分刻苦,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棋风。1960年,年仅15岁的上海小将胡荣华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一举夺得全国冠军。对此,获得季军的老将杨官璘并不气馁,经过两年的刻苦研究,杨官璘在1962年的全国象棋锦标赛上卷土重来,获得了与胡荣华并列全国冠军的佳绩,令人刮目相看。最令人敬佩的是,退休后,杨官璘对象棋依然执著热爱。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已经62岁的杨官璘还主动请缨出战,并为广东队夺得团体冠军立下战功。

    “杨老在象棋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他将中国的象棋推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高度。尤其是他对残棋的理解与研究,超过了所有的人,他的残棋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这位棋坛“司令”对杨官璘的棋艺造诣也由衷地感到钦佩。

    胡荣华说,杨官璘是一位实践和理论双线并行的一代宗师。他在繁忙的比赛之余,还不遗余力地著书立说,成果丰硕。他的棋艺理论,推动了中国象棋的发展。

    在胡荣华看来,杨官璘外表好似不苟言笑。“他与人交往不是那种主动性的,而是被动性的。一旦他与你混熟了,那就非常健谈,甚至还十分幽默。还有他特别爱干净。有一次我们到外面去比赛,时值寒冬,不便洗澡。杨官璘说:‘上面不洗不要紧,下面一定要抹一

抹——不然睡不着。’看,是一位多么爱干净的老头子啊!

杨官璘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为人耿直,在棋坛德高望重,有口皆碑。胡荣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世纪80年代,某位作者写了一本《广州棋坛六十年》,其中有一段史实引起争议。该书出版时,当时的棋协领导请杨官璘和胡荣华等棋手题词,胡荣华等人碍于情面都题了,唯独杨官璘坚决不肯。杨官璘认为这本书既然引发争议,说明没有实事求是,有失实的地方,不能题词。

上海象棋名宿徐天利与杨官璘交往甚密。他这样回忆和评价道:

我认识杨大师是在1952年,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最有名的共同茶楼凌云阁下棋。当时的“华东三虎”有点瞧不起他。但杨官璘没几天便把上海的二流棋手杀完了,逼得“华东三虎”不得不出场,但都被杨官璘打败了。这下杨官璘威震上海滩,声名鹊起。过了两年,我有机会和他首次交手,在上海另一家茶楼进行表演对抗赛,当时杨官璘28岁,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我们共下了两盘棋,我一负一和输了。尽管当时上海还有很多人看不起杨官璘,但我感到他已经够得上“天下第一”的高手了,和当时的上海第一名手何顺安绝对有得比。

 

    杨官璘的知识面广,意志如铁。他的残棋造诣板深,是一位残棋圣手。只要他多你一个兵,就会把你磨死。这是象棋界公认的。

    杨官璘的棋艺虽然称雄海内,但他对每一盘棋都非常认真,从不打无准备之战。他棋路缜密,能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有惊人的发现。他下棋时非常有谋略,先示弱不可胜,积小胜为大胜。下完棋回去后马上拆棋、总结经验,这点很多棋手都做不到,但也是杨官璘称雄弈林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官璘在下棋时极为冷静,全神贯注,脸上波澜不惊,让对手一点都揣摩不到他的意图。他的手指轻轻在大腿上计算棋路,叫“将军”时声音很轻,生怕打扰对方思路。如果看到他理衣裳、收拾挎包,那就说明这盘棋他快赢了,他在收拾行具准备下场休息。

    令徐天利最为佩服的是:如果说胡荣华的棋是奇中突出,那么杨官璘的则是堂正突出。他们二人代表着“春华秋实”的最高戚就!

徐天利尤其敬佩杨官璘的人品。他回忆道,杨官璘为人谦和,说话从不损人。他的品德在棋界的口碑很好,徐天利与杨官璘相交半个多世纪,还从没听过有人说他的不是。他为人比较内向,平时不太主动说话,但其实也不乏幽默感。以前两人经常坐火车出外比赛,总是逗老杨讲一些笑话,只要让他打开了话匣子,他就会刹不住车,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把大家都逗得很开心。

徐天利说,杨官璘对生活也很热爱。除了下棋,他会拉小提琴,会打乒乓球和太极拳。2004年第二届象棋甲级联赛,上海队在主场和广东队比赛,胡荣华想请老杨来上海当嘉宾,他委婉地谢绝了。他说,他要保养好身体,希望自己的寿命能超过活了86岁的朱剑秋(上海已故象棋名宿)。

    湖北棋坛名宿李义庭也与杨官璘有着颇为亲密的交往,他评价道:杨官璘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人,无市侩气,品德很高尚。他对象棋的执著和热爱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每次到其他城市比赛,别人都趁机出去观光,但杨官璘不,把自己关在房里拆棋。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没有人能够做得到。他把输棋看做是一件很大的事,输了会满面通红,会一直把这盘棋拆得通透,让对手没机会第二次用同样的着数赢他。

    湖北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得知杨官璘逝世的消息,也非常难过:他说:“我从小就崇拜他,我们都希望杨老能多活几年。杨老是棋界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著述和出版很多象棋书籍,使广大棋谜获益匪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杨老编著的《弈林新编》发行起码有100多万册,创下了象棋书籍发行的纪录。杨老的著作影响了很多人,我也是从小读他的棋书和棋谱成长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他主编的《中国象棋谱》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主编的《象棋》月刊,我每期都爱不释手。杨老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他做人的原则性很强。”

    1977年.27岁的柳大华与杨官璘相遇于赛场,不打不相识,此后,50多岁的杨官璘跟这位从小读他棋谱长大的后生成了忘年交。

    柳大华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与杨官璘聊天,是200610月在杨官璘的家乡——东莞市凤岗镇进行“杨官璘杯”象棋赛期间。当时杨官璘很高兴,两人一聊就是好半天。

杨官璘写过很多棋书,还编过《象棋》杂志,残棋功力精湛,可以说是弈林的“象棋祖师爷”。 

“广东队要是没有杨官璘,就没有现在的成就!”柳大华这样评价杨官璘对广东象棋事业巨大的影响和贡献。杨官璘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退休,但为了能让广东的女子象棋也成长起来,在退休后的20多年里,他每周二准时去广东队,为女棋手们当陪练,如果有事无法前往,他一定会先打电话请假。正因如此,当广东女棋手、许银川的妻子文静昕到杨老去世的消息后,才会当场失声痛哭。

    中国棋坛元老陈松顺与杨官璘相知相交了一辈子。“他的意志坚强如铁,这是我不及他的地方。当年我们联手对外,几乎找不到对手。”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惺惺相惜的意味。

     20世纪80年代曾任广东象棋队领队、现任广州棋院院长的容坚行20世纪60年代就与杨官磷相识相交。他说:“杨官璘的一生都献给了象棋事业。”他的生活除了象棋还是象棋。可以说,他把象棋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1985年“五羊杯”象棋赛比赛期问,杨官璘的三子生病住院,杨官璘只去医院看过一次,便全副精力投人比赛中。当时棋院的人看到这个情景都非常心酸心痛,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杨官璘对广东象棋队的感情太深了!现在广东队之所以在棋坛有这样的成绩和地位,杨官璘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不懂政治,不谙世事,有时还很富于童真。杨官璘虽然是一个棋痴,可是对党忠贞不渝。对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不管有多困难,他都会克服。“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还有什么搞不掂的?!”这是他接受任务时的口头禅。

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蔡福如是接替杨官璘的广东象棋队的主教练。他对杨官璘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几十年来,杨官璘无论到哪里随身都有三件‘宝’:雨伞、挎包、茶杯。茶杯放在挎包里,挎包里面还有清凉油等小物品。雨伞和挎包是杨官璘最显著、最典型、最独特的道具和符号。”

蔡福如还回忆起了这么一段趣事:1964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棋类锦标赛,杨官璘在有轮比赛中败给蔡福如一局,中午吃饭时杨官璘只顾想这盘棋,根本没注意到吃什么,他一筷子下去,挟到一个大辣椒就往嘴里送,一股辛辣直呛肺腑,杨官璘蓦然一惊,但为时已晚,只呛得鼻涕眼泪一齐流。一桌人都笑了,说老杨这回可吃大亏了,看你以后吃饭还想不想棋!

     当天傍晚,蔡福如等人约杨官璘到外面散心,杨官璘不去。众人玩耍回来,见杨官璘还在房里拆棋,蔡福如便问:“老杨.你吃饭了吗?”杨官璘头也没抬,随口答道:“我不知道。”众皆哄笑。

    蔡福如还评价道:杨官璘让象棋成为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功不可没。20世纪70年代初,杨官璘写信号召全国的弈林人士,向国家体委写信建议恢复棋赛和组织象棋队伍,最终获得批准,中国象棋才得以正常发展。

作为杨老弟子之一的吕钦对恩师的仙逝深感悲痛。他深情地回忆道:

“我作为大师(杨官璘)的弟子,和他相交了30多年,见证了他对象棋事业终生不懈的追求。

    “大师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在他的生命中,一辈子除棋还是棋。退休20年了,一直坚持每周两个上午同队里和年轻队员尤其是女队员拆棋。他平时的社交活动几乎为零,没有任何应酬和交际。可以说,没有一个棋手能达到大师如此敬业的境界。”

    “岭南双雄”之一的许银川对杨官璘的执著也极为佩服。他说:“杨大师一生对棋执著的追求,是我们棋手的楷模。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时拆棋,他都一样认真,可以说我从未见过这么认真的棋手。他最拿手的‘左马盘河’布局,下了几十年了,现在还在拆这个局。杨老是一个将象棋艺术化的人。他拆棋的认真程度,很多现役棋手都不如他。这种精神不仪对我产生很大的督促和鞭策作用,有时还让自己感到十分惭愧。

    “大师除了治学严谨、认真外,还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即使平时拆棋,他都不会轻易认下风。在拆棋过程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希望我们这些年轻队员能够继续进步。杨大师德艺双馨,一生执著追求,是我们棋手的楷模。”

      象棋特级大师、广东电视台《棋版苑》栏目主持人庄玉庭说:“大师一生淡泊名利,他的棋路滴水穿石,于平淡中见真功夫。对后辈棋手竭力提携,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这是许多棋人做不到的。他虽然贵为一代宗师,但从不故作高深。在与后辈拆棋时遇到不能现场解答的问题,他也不隐瞒,而是如实相告,从不怕丢所谓大师的面子和身价。但是他带着这个问题回去后,一定会把它拆通拆透,第二天再来跟你反反复复地讲直到你完全理解为止。在这点上,杨老真称得上是诲人不倦。”

    在中国棋坛,素有“南杨北王”之称,“南杨”即杨官璘,“北手”即黑龙江的王嘉良。2008年春,笔者采访王嘉良这位奔林长者时,他对老朋友杨官璘的辞世深感痛伤.“我们老一代的棋手为数不多了,想起从前,真是恍如隔世啊!我与老杨在棋场上斗了几十年,但私人感情非常好。他的棋风与我的棋肌代表着典型的南北象棋的风格:他细腻缜密,我大刀阔斧。老杨是中国象棋的一代奇才!

王嘉良的得意弟子,现任黑龙江棋院院长的赵国荣大师非常赞同师尊对杨官璘的评价。他说:“杨官璘的一生对中国象棋的贡献非常大,其棋艺和棋品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象棋史的个划时代的人物。”

杨官璘去世的第二天,正在广州参加“五羊杯”象棋赛的棋手们都非常难过。他们一起同忆起杨老的棋品人品,无不黯然神伤。河北象棋特级大师刘殿中说:“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就是杨老。尤其佩服他的为人和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一生甘于平淡,不随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则。”

刘殿中还说道:“杨大师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有位在香港做老板的棋友曾专拜访过杨官璘,没想到一代棋王的家竟如此简朴,让他感到不口思议。有人说,老杨不会交际,术讷寡言.不会利用名气和地位,是不是大脑有什么问题?我认为绝对不是,因为老杨有自己追求的精神境界,把金钱、名利、权势等世俗的东西看得很轻,绝不会为此而丧失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尤为可贵。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杨大师开创了象棋的‘杨官璘时代’,他的棋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天分并不足最好的,但他以勤补拙,工夫下得非常深,即使退休多年,棋还是下得有板有眼。以前我和他比赛,曾特意和他较量过一些流行布局,当时感到自己对这些布局还拆得比较细,但和他一交手,就知道自己的研究还是不如杨大师深。在棋界有这么一个评论:杨官磷的深,胡荣华的高。”

    浙江特级象棋大师于幼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赛就输给杨老的往事,也很感慨:“那时候自认棋力还可以,连续赢了广东几名棋手,没想到碰到杨老。从小就看杨老的棋,那时象棋界流行一句口头禅:这棋杨官磷来也没用了。所以自已心理上先怵了,那场棋可以说是完败,杨老开局很精妙,卖了个破绽,我一看就杀过去了,后来才发现是个陷阱。那时就想,原来棋还可以这么下的,获益很大。”

    1988年出生的象棋大师赵鑫鑫则深情地回忆了与杨官磷的交往。他说:“我是听着杨老的传奇棋艺长大的。2001年我来广东训练过一段时间,看过杨老下棋,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思路还是非常清晰,就是身体似乎不太好,很瘦。第二届的‘杨官磷杯’,我得了冠军,是杨老给我颁的奖。杨老的人品和棋品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特别是他的刻苦精神。”

在中国澳门和香港地区以及海外,杨官磷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多伦多象棋会副会长宋德柔,马来西亚的黄运兴、黎锦福等海外中国象棋大师都对杨官磷抱有崇高的敬意。他们说:在海外,凡是有华人下棋的地方,就有杨官磷的棋书,就有当地的“杨官磷”!在普通棋迷心里,杨官磷就像一尊神,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原创作者为凤岗宣教部周镇明,为了怀念前辈杨官璘,我是按《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这书,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谢绝转载!翻印必究。谢谢理解!谢谢支持!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三十章:元戎殒落

视频:一代宗师杨官璘,我们深切怀念你(图)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二十九章、大师风范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二十八章:挂帅封印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第二十七章:蹉跎岁月
作者:周镇明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