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褪月愈明 铁镜再重磨--探究“买棋事件”引发效应

2005-08-16 12:24:00 阅读:2696

  新浪体育讯 翻开历史长河的巨幅画卷,我们发现了“象棋”走过了一条多么蜿蜒起伏、坎坷多殂的道路,这一深入民间、凝聚和渗透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智慧结晶的传统竞技艺术,也曾经历过饥馑与灾难、也曾经历过政治风雨,过去的棋手或设棋摊或摆擂台,完全是混口饭吃,所获资金供全家果腹之后所剩无几,更何况风餐露宿,朝不保夕,所以解放前会有老一代象棋名手钟珍饿毙街头的人间惨剧,也会有广东象棋名宿“魔叔”杨官璘卖掉夫人嫁妆才得以赴弈的慨然悲歌;文革期间,上海“十连霸”胡荣华沦为游泳馆的售票员,黑龙江老“东北虎”王嘉良不得不到电影机厂当车间工人……而现在的象棋,绝对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成人喜爱、老幼咸宜的智力游戏,成为典雅婉约、萦绕于荧屏网络之间的灿烂文明;更成为一种为勇敢者设立的竞争感极强的体育职业。

  现代的象棋与近代迥然不同的还是“她”职业收入的天壤之别,八十年代至今随着象棋赛制的不断改革,各种杯赛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布神州大地,君不见不少名震中外的象棋高手们已经身家豪华,他们凭借超人的智慧、胆识与胸襟,争揽桂冠入囊、在全国乃至世界比赛上更是摘金夺银互不相让,同时收入于囊中的还有丰厚的奖金、优异成绩成就了象棋高手的“资本积累”,虽然和奖金丰溢的国象、围棋比赛比较,象棋国手还只是“小康”水准,但并不影响他们过上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并且更了无牵挂地投身于象棋创作这一充满艺术美和斗争性的比赛中。每一分钱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对于这样的收益,胡荣华柳大华吕钦许银川赵国荣等人绝不会去谦虚不敢“露富”,而是会自豪地坦然笑对媒体的问询,这种创收的积极性也给体育乃至全社会都带来正面的宣传效应,形成了“名手竞技显风流,后生猛追奔不息”的动人竞争景观,尤其是象甲联赛的兴起将“象棋热”映红了中华大地,人们不禁为象棋的“贞观盛世”而庆幸和一展欢颜。

  象棋职业化的形成带来了空前的竞争浪潮,汹涌而至的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巨手、曾几何时,悄悄地占据了棋手们的头脑意识、盘亘在棋手的心田,挥之不去、驱之不尽,象棋的职业化使象棋从单纯的计划经济“旱涝保收”步入到“保产到户”攸关到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之中,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棋手们常常会为下棋的收入不高、拿到好成绩也不过“百十块钱儿”的事儿至多请大家吃顿好饭痛快痛快嘴而失落,而今是惟恐自己的棋艺不高、刀锋不利、头脑比别人转得慢,为什么?棋高绩优不仅预示着自我价值的高涨、代表着能力和社会关注程度、更标志着成为“经济强人”,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的一系列大事,怎么可能不成为棋手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目标?

  竞争之势如百舸争流,象棋棋手似逆水行舟,强者上、庸才下,一些才智上乘的棋手往往在弈斗中因一着之错而与梦想中的佳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成为象棋特级大师是通往一些象棋名手邀请赛的通行证,这一称号无疑令人垂涎三尺,除了个人赛这个需要将棋手全部能量倾倒进去打造成钢筋铁骨的大熔炉(在全国象棋个人赛上获得以下成绩之一就可以晋升为特级大师:一次冠军、二次亚军、三次季军、四次前六名)之外,获得冠军并同时达到胜率标准即可批为特级大师的“象棋大师升级赛”是有实力有干劲的棋手们拼争的命运转盘,在这一比赛上,庄玉庭苗永鹏先后夙愿得偿,杨德琪黄海赢取了半程“曙光”(取得冠军但胜率未能达标),这种活生生的成功激励着未能实现愿望的棋手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追赶着,然而沧海横流、泥沙俱下,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下,在国际上也会通用的“不正当竞争法”终于出现在曾经一派洁净祥和之气的象棋竞赛当中!2005年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大师赛上 来源:新浪体育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