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城成都陷落 拿什么拯救你?开展自救 棋城在行动

2007-03-13 16:15:00 阅读:1941

棋城成都陷落 拿什么拯救你?开展自救 棋城在行动

  棋城沦陷,不容置疑。当“西南王”被它方霸王抢走;当“老聂克星”解甲归田;当曾被认为是棋城希望之星的“京城二少”远走他乡时,人们或许体会到了,“棋城”已变成一座空中楼阁。前年,四川国象队在首届联赛中未能冲上甲级;同年,四川象棋队“二进宫”,再次与甲级失之交臂;当年12月31日,四川围棋也离甲级而去。三棋齐齐降级,人们不禁发出“棋城沦陷了”的惊呼!

  用了一年时间,棋城渐渐抚平了伤口。当一度被认为会不了了之的第六届“玉溪杯”西南王围棋赛重又擂响战鼓时,人们依稀听到了“振兴棋城”的声音。

  实际上,棋城早已默默地展开自救行动,从抓后备力量到普及,再到职业队重振旗鼓,再冲甲级……只是,一切还需要时间。

  想当初 多火红 三棋名宿遥想当年美景

  琴令人寂,棋令人闲。有了这份悠闲,下棋自然就在“天府之国”成都蓬勃开展起来,并一度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都不知不觉有了“棋城”的美誉。

  曾子林:难忘“说棋运动”

  说起三十多年前的“说棋运动”,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的曾子林深有体会。曾子林回忆说,说棋一直是成都的传统习俗,但真正兴起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1973年成都恢复了正常的讲棋活动,当时主要讲全省比赛的棋,通常是星期天讲棋。”

  曾子林就是讲师之一,说起说棋的规模,曾子林来了劲,“当时的情况太‘吓人’了。听棋的棋迷人满为患,每次都有好几百人,买不到票的人只好站在走廊上听。说棋的日子一到,托我买票的人很多,后来我一到讲棋时都不敢出来。”

  蒋全胜:林野带动崛起

  据国家象棋大师、成都棋院副院长蒋全胜介绍,其实象棋当时与围棋、国际象棋相比,成绩弱许多。就在这时,女子象棋出了林野,1981年拿了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一举扛起四川象棋大旗。蒋全胜回忆说,当时林野在全国只有拿第五六名的水平,但战术使用成功,她击败了当时全国第一的单霞丽,随后一举夺冠。

  “应该说,林野拿的这个冠军帮了四川象棋大忙,第二年我们开始引进新人,男队开始全面崛起。”蒋全胜说。除了在1977年夺得团体亚军外,男队在1989年和1996年又拿了两次亚军。其中1989年四川队离冠军最近,可惜由于年轻队员犯了轻敌的错误,以小分低而屈居亚军。

  宋雪林:在全国都是领先

  成都之所以成为棋城,在成都棋院副院长、围棋九段宋雪林看来,是与成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不开的,“成都除了是天府之国,还是个消费城市。在成都,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喜欢耍,这使成都棋类运动的群众基础非常厚实,也是棋城以前能辉煌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比赛,成都在国内都取得优异成绩。宋雪林说:“那时,四川女子国际象棋称霸全国,尤其是刘适兰拿了9次全国冠军。围棋男队在团体赛上取得一次冠军、四次亚军的成绩,我们那时随便打都是全国前四,女子方面,孔祥明统治中国女子围棋长达七八年。总的来说,我们那时在全国还是比较领先的。”

  开展自救 棋城在行动

  1月24日,时隔近二十年后,蓉城棋艺讲坛在成都棋园开讲。“希望能重现以前的盛况,希望周末的讲坛能成为成都棋迷的节日。”成都棋院院长谢祖瑞说。而宋雪林九段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成都兴盛的围棋讲坛时说: “30年前,我们都是棋童,那时才十几岁,我们都是站在大棋盘前摆棋。”中国象棋国家大师蒋全胜则兴奋得多,“当时一个大厅里,三大棋一起下,很刺激。”30多年前“说棋运动”曾席卷蓉城,当时讲棋的是围棋名手孔凡章、象棋大师陈新全、刘剑青等人,近400平方米的讲解室内经常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一时间,蓉城棋风兴盛。有一种说法是,成都因此获得了“棋城”的美名。

  在棋城的本质渐渐远离的时候,棋城重又喊出了“说棋运动”的口号。10年前,国内棋坛有一种说法——“如果每个城市出众多业余高手进行围棋对抗,冠军多半是成都的!大约只有上海可以一战。”但在职业围棋界,恐怕没人敢说这种硬话。现在,以蓉城5大高手命名的“五风友情”棋艺讲坛,合力达围棋选拔赛,定段赛百人角逐的盛况,僧人、的哥、娃娃、老外齐齐上阵……这一切似乎都预示棋城将再掀一场全民性的“说棋运动”。

  3月8日,成都棋院与韩国棋院签署了《围棋棋手商借协议》,川队商借韩国世界著名围棋棋手赵汉乘最后落板。至此,四川围棋、象棋两支冲甲大军组队完毕。振兴棋城再冲甲级,已进入倒计时。“棋城无甲”无疑是无法让人容忍的,这点圈内人士心知肚明。自去年起,棋院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便开始筹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象棋内引外联,组成了两支队在今年的象乙联赛中向甲级冲击。作为三项棋中最重的围棋,当然不甘落后,此番引进赵汉乘,也是继前年引进“围棋皇帝”曹薰铉之后,祭出的又一记重拳。租借来的毛睿龙也可独挡一面,加上本土的三位棋手,川军将以崭新姿态向甲级发起冲击。 “就整体实力而言,川军的竞争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宋雪林信心十足地说。

  四川娇子在围甲征战六年,没有染指冠军。被我们引以为荣的“神童”古灵益,虽然赢得了“九段杀手”的美誉,但至今还没有夺回一个响当当的头衔。“有人才难拔尖”的老病未除,“后继乏人”的新痛又至。棋城在尴尬中煎熬。

  “棋城无尖子”已是老生常谈,当传来杨一、古灵益远走他乡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对于棋城的发展而言,这也未必是件坏事。围甲联赛无疑将为正值当打之年的两位小将,提供难得的练兵机会,这也是管理层一种求发展的远视行为。况且古灵益也表示:“我还是川队的人。”据了解,棋院已确定了抓少儿的基础训练,形成棋城金字塔发展的战略思路。目前三项棋都建立起了省少年队,并对教练体制进行了改革,旨在提高少儿棋手的训练水平。与此同时,社会上民办俱乐部也快马加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棋城少儿棋手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龚锦华说的那样,“要重塑棋城,必须从理念上、战略上出发,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日前,来自成都睿蕊俱乐部棋童杨航为成都夺得十年来第一个“李成智杯”8岁组国象冠军,无疑为棋城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振兴棋城任重而道远,但从棋城近年来的躁动看,重振旗鼓已时不我待。上任仅一年的棋院女掌门谢祖瑞表示:“立足于三项棋的普及,从娃娃抓起,着重提高训练质量,力争围棋、象棋队尽快重返甲级,三年内要出尖子人才。”目标已定,箭已上弦,从“说棋运动”复古,到从娃娃抓起,再到职业化的攻坚,棋城已经开始行动了 来源:成都晚报 电脑版
返回:资讯列表|中体象棋网